NBA解说中常讲的艾弗森空切战术是怎样的?你觉得好不好?
2019-02-15NBA资讯
球童克拉布体育问答达人 优质体育领域创作者 一个“不务正业”的自媒体人写着一篇篇“不务正业”的文章。
【不请自来,按照惯例,先向题主和各位看官问声好】
【以下内容仅为个人观点,若有不对,还望斧正】
虽然可能不少球迷不太了解什么叫“艾弗森切”,但是可以肯定你绝对在NBA的比赛中看了几百次这种战术!
布朗教练当年为艾弗森设计了很多的无球战术,其中“艾弗森切”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招!当然,在艾弗森之前,这种战术已经存在,但是因为艾弗森在这种战术之下的威力,所以教练们把这个战术命名冠名了艾弗森!
最常见的“艾弗森切”,战术起始站位:控球后卫持球于弧顶,两个内线球员犄角站位(禁区顶端,罚球线两头),两个侧翼球员分别站在底角或者45°角的位置!
战术的目的是通过内线两位球员的双掩护,让一侧的侧翼球员(通常是明星后卫或者主力进攻点)从禁区顶端绕到球场的另一侧接球!
完成这个战术跑位之后,持球人将会有很多的进攻选择:接球跳投、单打、再次借掩护走后门切入,背身单打等!
当然,NBA一个进攻回合可能不止一个战术布置,有时候做“艾弗森切”也是为了下一个战术服务!
至于题主问的第二个问题,好不好?
在下观点:
战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战术效果如何,还要看执行战术的球员能力如何!
能完成得分,当然是好。但是不能完成得分,也不能说是战术不好,可能是球员手感不好,球没投进?或者对手识破了战术布置,进行了针对性防守?
【文/球童club】
【希望在下的观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大家每日开心,万事如意】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有缘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