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二追三,从千夫所指到创造CBA历史,深圳这五场球发生了什么

2019-04-05NBA资讯

双方系列赛第一次碰面正赶上深圳换外援,用自己的后卫拜克斯换了前NBA球员昆西.埃西,用于德豪来扮演拜克斯的角色,而大外援的加盟,相应的压缩了李慕豪、沈梓捷的出场时间。于德豪在大多数时间内都传球、组织、调配都非常的棒,所以一直到第四节前半段深圳都是处在一个与北京僵持的状态。但到了大决战时刻深圳队换外援的错误体现了出来。大外援埃希的缺点被彻底暴露。

没有背打能力,在内线不能制造杀伤。埃希即便在NBA巅峰的那几年也不过是一个差不多10+5的合格蓝领,内线没有进攻手段,靠抢篮板二次进攻生存,但身高不足终结能力有限。占用李慕豪、沈梓捷的登场时间,而且埃希的篮板受制于身高让人看不下去。全场比赛深圳只比北京多一个篮板,让内线实力雄厚的深圳颜面无存 在CBA这种对抗级别下能持球,但持球冲击效果差。虽然看着埃希像是一个冲击型内线,但实际冲击力没有多少,一个邱天足够对付。而且,防守端被邱天连续用身高连续硬吃。

不能独自得分,也不能吸引注意力为队友提供得分机会,在决战的时候大外援方面深圳明显吃亏。所以坚持一会就被伯顿换下去。但是,伯顿是一个投篮型后卫,突破方面跟国内球员水平没有太大差距,但北京就是死贴伯顿,让伯顿无法摆脱,最终主场失利。面对全场投进21 记三分的北京,深圳的9个三分是怎么也帮助不了自己赢球的。深圳缺少一个能突破的球员去带动外线射手,不是每一个国内球员都像伯顿那样相着强拔三分。北京队做的好的地方就是方硕带动了大家的三分,特别是朱彦西,北京的射手也需要突破去带动,深圳缺的恰好是这一点。

第二场比赛,深圳在试用了埃希之后,迅速换回小外援拜克斯,但明显拜克斯在被弃用后已经准备准备度假了,状态上差的有点多。但毕竟深圳国内球员实力雄厚,还是跟北京一支撕咬。到了第四节,拜克斯的失误偏多,投篮感觉基本没有,球队上了伯顿,当伯顿投不进三分的时候他就已经没用了。所以又换回能组织的拜克斯,他的比赛感觉仍然没有找回来,深圳又毫无疑问的输了球。明显深圳还是输在外援上,当深圳的双小外一共拿到28分,送出8个助攻,还不如北京大外汉密尔顿一个人的33分多,深圳没理由不输球。当然也不能完全怪拜克斯,当你从一个完全放松的状态中突然要你打非赢不可的比赛,其中内心的落差可想而知。所以,CBA最强后悔药并不是那么好吃的!

深圳客场去五棵松挑战北京,两队还是一直胶着到最后,只不过不同点是拜克斯发挥出了他的水平,他用突破带动了卢艺文的7记三分,在末节终于有深圳的外援站出来了,用突破以及久违的投篮手感帮深圳挺了过来。第四场北京是不正常的一场比赛,北京仅投进4记三分,对内线没有优势的北京是无法赢球的。

“抢五”决战, 北京的成功与尴尬

经过四场的交手,双方已经充分的了解到对手的优劣势,虽然“抢五”北京输了,但从战术的制定到执行,北京是比深圳成功的。

―三秒区外一步防守,让深圳投篮

深圳对北京最大的优势是篮下,没有大中锋的北京几乎没有实力在篮下罩着深圳的突破。所以,让深圳去投篮。不相信在抢五决战中深圳还有如此出色的手感,五个人尽可能的收在里面。

―深圳小外打挡拆,出来强延误

无论是拜克斯还是伯顿,只要叫挡拆,北京就会出来夹击,把身后交给队友的协防,或者是赌深圳的国内球员不能完成终结。对于无球小外援分两种方法对待,当伯顿就是防他投篮,保持面前始终有手的干扰,哪怕是给他三分线点起来往里运一步的两分,也不能让他在无干扰下投三分,防拜克斯就是防他的突破,后退着防守。

―进攻主打两外援之间的挡拆

当北京双外援在场的时候,还是主打两个外援之间的挡拆以及由此产生的一些机会,深圳队如果换防汉密尔顿内线大吃小,深圳如果不换防,拆完之后汉密尔顿的中距离,以及AJ强突深圳内线。

可以说战术制定的没有错误,执行的也没有问题。北京队尴尬的一些地方是深圳并没有被自己设置的陷阱套路。夹击深圳的小外援,深圳一定会把球打到篮下,李慕豪跟沈梓捷的2打2非常熟练,对北京篮下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当北京把更多注意力放到三分线内的气候,于德豪、顾全、卢艺文、郭晓鹏三分全来了,所以在半场双小外仅仅得到四分的情况下,深圳在大部分时间内仍然占优势。

杰克逊主动要求下场是比赛的转折点,方硕顶替杰克逊上场,场面陷入被动。方硕对于挡拆的使用与把握跟杰克逊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因为没有了两外援之间的挡拆,深圳换的更明确,方硕自己攻击没有问题,但他的组织能力与杰克逊还不在一个档次上。又正好赶上伯顿的爆发,伯顿面前有人的情况下连续仍进三分,将比分逐渐反超。虽然后面杰克逊重新上场,但带伤作战的杰克逊明显在单打突大个以及防守上明显有些力不从心了。同时,在比赛收尾阶段,深圳玩了一招更狠的,用于德豪去撕咬阿隆杰克逊,于德豪不断在防守端消耗筋疲力尽的杰克逊,同时进攻端玩命的打杰克逊,最后深圳创造了历史

但,同时暴露了深圳的缺点,稳定性不足。在上半场占尽内线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在五分钟内从最高领先10分到输8分,他们的防守在接受考验的时候非常不明确。几次在优势已经确立的情况下,自己的防守出问题让北京追上。在半决赛,一但防守出现波动,甚至一两个回合犯错误,立马会被广东击溃。

看完系列赛的感受,以及球员的粗略评价

北京是一个实力有问题,但战术素养高、执行力强的球队。他们更多的战术是建立在挡拆的基础上,特别是杰克逊跟汉密尔顿的挡拆。同时,这组挡拆的威力并不大,是因为无论是汉密尔顿的大打小还是杰克逊的小打大都没有绝对把握,北京更多的是靠这组挡拆去发起。因此,能发动挡拆的杰克逊跟方硕是这支球队的绝对核心。但两人的带动方式不一样,方硕是以主攻的方式带动队伍,无论是发起挡拆,还是单打都是先攻再传,而杰克逊是先传在攻的带动模式。北京的球员更多的是特型球员,是以防守和投篮见长的球员,发起点少,选择进攻的余地少,终结点多。同时没有大中锋护框,让北京在内线遇到大多数球队都吃亏,外线能拿球的人少,所以三分球是北京的生命线,他们大多数情况下能做的事情就是把球投进。一旦方硕或者杰克逊有问题,他们整体的进攻就会有问题。

深圳队进攻选择的余地非常大,除了拜克斯的组织,于德豪也是不错的组织者。贺希宁、郭晓鹏也是集防守、投篮、持球一体的球员,他们能用的后卫确实多。同时,锋线上的顾全也可以解决一部分单打问题,低位顾全的单打勾手、后仰打板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伯顿作为一个几乎纯终结的外援个人完成能力还是不错的。他们的挡拆类型就更丰富,与卢艺文的挡拆外弹、与沈梓捷的挡拆下顺攻框以及李慕豪的掩护。同时内线有非常高的完成、终结能力。而李慕豪与沈梓捷都是移动型中锋,在移动中出来直接攻框的机会也很多。而且,球队能用到的人员,运动能力出色。

―― 阿隆杰克逊+汉密尔顿VS拜克斯+伯顿

实话实说,他们都不是CBA的顶级外援组合,北京的外援与北京这支球队嵌合的更好,而深圳的外援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游离于打法之外的存在,特别是伯顿这一点几乎就是一个纯攻击点,没有组织能力,传球能力也一般。杰克逊跟汉密尔顿更多的是保证教练的打法更顺畅的执行,但缺点也很明显,单打能力一般。当需要你1V1的时候,阿隆杰克逊连续攻击的能力没有,更多的是交给方硕来执行单挑。汉密尔顿没有内线绝对单打能力,即使在内线单挑李慕豪或者沈梓捷,成功率也不足五成。更多的是依靠投篮以及建立在投篮威胁上的突破。虽然两个人的个人能力一般,但北京的打法对路,两个人的融入程度很高,所以北京一度在常规赛前四位。

而深圳的外援优缺点明显,伯顿不能突破、拜克斯投篮不稳定,特别是伯顿这一点,一但他不能命中三分的时候,他的攻击手段就机会没有了,对抗能力不强,身高不足,让他突到内线的终结能力大打折扣,同时他的三分虽然容易连成串但非常依赖彻底的手感,同样是他的身高不足造成的,一但面前有人而且没有好的手感,外线的威胁就小多了。拜克斯的手感属于好一场没三场的类型,所以防拜克斯也比较有针对性。但,这两个外援好在是有得分爆发力的球员,一旦他们攻开就能迅速上分,也可以用个人能力从得分角度直接帮深圳赢球。但,当他们遇到针对性的防守,他们很难持续性的用进攻解决问题。

― 方硕的问题

目前的方硕还是一个攻击后卫的打球方式,自己的进攻没有问题,但组织能力确实有不少提高的地方。被人多次喊“方超巨”,很多的是称赞他的进攻能力,组织能力的脆弱是限制方硕的关键,特别是当阿隆杰克逊不在场上的时候,方硕的组织问题就被方大。


给深圳面对广东的一些建议

广东的优势是全方位的,内线有阿联在即使深圳双塔也沾不到便宜。外援马尚布鲁克斯跟德莱尼都是突破、三分集一体的刷分大神,深圳的两个小外援相比之下就黯然失色了,锋线上周鹏要比顾全更灵活、全面。后卫赵睿、胡明轩的进攻、防守、组织也要比深圳要好。

除了减少失误哪些废话之外,因为易建联―威慕斯、易建联―马尚布鲁克斯,他们之间在阵地进攻的挡拆你挡不住,他们都有很强的错位一打一能力以及跳投能力。但如果让广东把节奏加快,全是那种逼抢反击的篮球,深圳也没有胜算。打快打慢都很难限制广东宏远,所以深圳需要快慢结合,有简单直接攻框的机会一定先攻框,充分利用沈梓捷跟李慕豪的篮板球优势,争取在篮板球上先给广东降速。同时,李慕豪跟沈梓捷必须表现的更凶,在移动中简单的主动进攻需要增加。

伯顿必须把效率提上去,尽可能多的提供三分火力。深圳国内球员的整体进攻不错,拜克斯需要调度国内球更多的参与进攻,让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因为仅仅依靠简单的外援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首先深圳的外援进攻端有缺点―突破、投篮不可兼得,其次广东的外线防守是除了名的。所以,深圳队必须想尽办法让国内球员更多参与进攻,最终赢球还是看深圳的进攻能到那个份上,因为广东的进攻级别在那里,即使你防的再好他们也会得到哪些分数。

相关阅读
recomm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