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锻炼仍在路上,考验正式开始
2019-02-25中国篮球
2017年开始,随着姚明正式就任中国篮协主席,中国篮球进入全新节奏,在CBA联赛持续改革的同时,2019年本土作战的男篮世界杯当属绝对中心任务。“双国家队”一年多实践,令吴前、于德豪、阿不都沙拉木等一大批年轻队员获得了宝贵的国际比赛实战机会,充分锻炼。
然而需要明确的是,“锻炼”绝非目的,实质意义在于培养新人积蓄力量,继而为国家队增强阵容厚度。作为本届世界杯东道主,中国队直接晋级决赛阶段,预选赛成为练兵阵地水到渠成,此前红蓝两队均有角逐,外界并未过多苛责战绩。
此次收官“两连客”征程,主教练李楠没有召入易建联、郭艾伦、周鹏等主力,但入选的除雷蒙、郭昊文等新人之外,其余诸如翟晓川、方硕、阿不都沙拉木、陈林坚等人均是各俱乐部中坚,且还有结束NBA留洋之旅的周琦压阵。纵然昨晚大胜叙利亚,可从24分不敌约旦一役来看,中国男篮并没有给足球迷信心。
当然,如此阵容绝非世界杯赛场将要亮相的12人,但从整体发挥来看,一支队伍本身需要保持的技战术特质并没有充分彰显,且大败于12年未曾输过的对手,士气层面消耗更为直观。在国际篮球引入足球领域“国际比赛日”概念后,一周左右的集训时间已然算得上相对充足,如果仍然无法给出应有水准的表现,教练组必须着重反思。
冠以“锻炼”名义的预选赛结束,真刀真枪的较量再无退路。世界杯3月16日分组抽签,5月联赛结束,留给中国男篮的备战时间仅有三个多月,真正的考验已然开始,相对众多“国手”的状态调整,李楠必须让麾下的国家队迅速成型——如果不能成为排名最高的亚洲队伍,2020年东京奥运会席位之争,难度级别只会越发激增。(文/王晨征)